4
5 月

5% Design Action執行長楊振甫:處理社會議題,比商業世界更複雜

文 / 鄧文華

「5% 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的命名是道簡單算數題:每個人撥出 5% 時間貢獻專業技能,就有機會為更多人帶來幸福。相較於快速變大,它更在意聚沙成塔,一個人的 5% 時間沒什麼,一群人的 5% 時間就能做很多事,從 2013 年成立以來,這股力量不僅先後推動一些社會設計案,還讓它得到 2016 年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社會設計獎;今年,這道題目甚至出到香港和上海,把更多人拉進來一起算。

執行長楊振甫(Kevin)表示,社會或城市遇到的挑戰會有共通性,例如高齡、環保、教育等,他在國際交流場合裡發現,在台灣需要解決的議題,在其他國家也有,那麼有沒有可能請各國都來參與,共同產出跨文化的解決辦法?於是,他想到不妨從鄰近城市開始,大家把邏輯、knowhow 集結起來複製到亞洲,接下來就能延展到全世界,這就是他在 MIX 2018 大會分享「『為明日的社會,設計吧!』- 一場以 Social Design 為題的奧運會」初衷。

以奧運為比喻不是發夢,今年 3 月起,5% Design Action 設定「〔溫柔的力量〕家庭友善職場創新設計行動」作為跨城市主題,先後在台北、香港、上海舉辦工作坊、成果發表會和論壇。會選這個主題,Kevin 說,這是很切身的事情,現代上班族工作時間比朝九還早,比晚五更晚,並且肩負著家庭、工作和社會壓力,會讓這群家庭照顧者倒下的不是疲憊,而是環境與人們的不友善,所以他們想借用大家 5% 的時間,共創更好的家庭友善職場創新設計,落實於生活周遭、喚起社會關注。
 

「溫柔的力量 家庭友善職場創新設計行動」香港成果發佈會(圖片來源:5% Design Action粉絲團

 
活動針對「需要照顧老/小的家庭照顧者」擬出三個主題設計挑戰,包括:

  1. 如何替企業、家庭照顧工作者及其家人打造針對此議題的懶人包,讓企業與員工面臨問題時,能有效鏈結相關資源與資訊?
  2. 針對工作媒合,如何打造新型態服務平台,讓欲返回職場的家庭照顧者找到合適工作之外,更能進行專業培訓及心理輔導,甚至是連結在地照顧資源?
  3. 針對在職場工作的家庭照顧者,如何能打造更友善貼心的工作空間、友善產品及創新服務?

《Family SHERO 溫柔的力量》上海站第一場(圖片來源:5% Design Action 部落格

 
三地活動都順利,回饋的意見都正面,等於要進奧運之前,先歷練了一趟東亞運。不過,事情能順暢,靠得不只發心良善,如何在非商業、沒有強制約束的前提下整合人事物是門大學問。Kevin 回溯發展初期,設定議題後,募集了資源、人力,除了設計師,還有包含醫護人員、公共衛生專家、社區服務專家等朋友們加入,很多人不是設計師,在一起合作後,也練習得像設計師一樣思考,非常令人感動。

然而,有些案子沒有在第一時間就被接受,讓他學習到「處理社會議題,有比商業世界更複雜的地方。」他坦言「每個環節都是一個『檻』」,在溝通之外,還要有信心和耐心。有時候在 A 地啟動的案子,相隔幾年會於 B 地落地,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社會企業不同於商業公司,加上 5% Design Action 又是集眾人之力,在約束力、持續力上,會不會偏向「隨緣」?

Kevin 指出,「社會企業也是企業,是企業就離不開數字。重點是你怎麼看待數字來去之間,有沒有社會連結上的想像和布局。」人事方面,首先是有核心設計團隊,這些正職員工會負責溝通引導,同時也在每個專案啟動之前,擔任「挑選成員」的工作;為了確保專案品質,有時專案成員候選人甚至要付費,以此確認承諾才能參加。開案後,流程中會設定節點把關,按時程定期開會看進度;如果產出結果有商業價值,有合約保障設計者的智慧財產權,都與一般公司相同。

流程方面,案子會依聚焦、募集、共創、移轉等 4 個步驟進行,其中「移轉」包括分享,也就是像「〔溫柔的力量〕家庭友善職場創新設計行動」,有公開分享的文件與活動,讓更多人一起參與改變,這裡則顧及社會企業該有的社會責任。
 

5% Design Action 執行步驟(圖片來源:5% Design Action 官網

 
會有這麼完整的結構,並非來自一朝一夕,Kevin 回溯,在工研院工作幾年後回到校園,台科大工商設計系博士念了 6、7 年,放空自己回頭看 5% Design Action,「如果它是一套流程,會長成什麼樣子?」因此做了些假設,接著透過團隊在實踐裡修正,逐步變成現在看到的人事物規劃。

以「劇組」來形容,一般公司像單一劇組在拍連續劇,5% Design Action 像不同劇組在拍單元劇,原始設定設定就不是單一團隊要一次到位,「我有個接棒理論,由不同的人接棒去演單元劇。」同樣從 0 到 1,創業公司拚一路往前衝,在 5% Design Action 可能從 0 到 0.2、0.5,然後因為人變動了,掉回 0.35 再跳上 0.6。衝力或許不比單一公司,但多樣性、創造力可能有可取之處。Kevin 透露,這套架構已有相當基礎,接下來就是要培養更多劇組,以這套架構為攝影棚,提自己的劇本,在各地拍自己的戲。

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曾說:「如果一個人的步調和他的同伴不同,那是因為他聽見不一樣的鼓聲,就讓他按照所聽的節奏前進吧!」又節奏又鼓聲的,對從小學音樂的 Kevin 來說應該不陌生。他有 15 年的音樂與表演底子,曾兩度獲選為優秀青年代表,沒走上音樂的路,跑去拿了商學院碩士、念了設計博士;在以技術見長的工研院工作卻創了社會企業,還帶出工研院成立 44 年以來第一個設計顧問公司 DreamVok,以及拿了設計獎又「出國比賽」的 5% Design Action。

梭羅沒說完的下半段,用在 Kevin 身上,情節或許是這樣:聽見不一樣鼓聲的旅人,按著節奏另闢蹊徑之後,發現了前所未見的開闊風景。
 
▇ 同場加映:MIX講者專訪特區(按發布日期排序)
李盛弘 – 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副教授
Louis Rosenfeld – Rosenfeld Media 創辦人 資訊架構學作者
李取中 – The Affairs 週刊編輯 總編輯
陳宜秀 –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副教授
葉權鋒 – Gogoro 視覺設計總監
Alfreda Yu – Isobar Experience Design Director
許伯圳 – Microsoft SwiftKey 首席工程師
楊振甫 – 5% 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 執行長

▇ 報名 MIX 2018,了解更多創新實踐:https://userxper.kktix.cc/events/mix-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