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I-Chun Chao
第二天下午的大會主題是社會實踐,精彩的內容有:
● 公共空間中的未來學習體驗─ 重新暢想 上海圖書館 創新空間
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副教授 李盛弘
● 「為明日的社會,設計吧!」─ 一場以Social Design為題的奧運會
5% 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執行長 楊振甫
● 公園翻轉─ 整個城市都是孩子的遊戲場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召集人 林亞玫
● 白鯨記─ 數位潮流裡,我的媒體探索之路
The Affairs週刊編輯總編輯 李取中
● 新型態互動體驗中的設計思維及挑戰
IxDA Taiwan 台灣互動設計協會理事長 李德俊
李盛弘老師分享上海圖書館的案例,他重新設計上海圖書館創新空間和重新定義館員工作價值(ex. 專業的館員最常被讀者詢問的是:「請問廁所在哪裡?」)。在整個專案分享中,李老師分享很多「引導」的細節,要催化一件事情的發生,其實有更多接觸點要考量和設計,比方說老師辦了一場工作坊,卻因為討論空間有一張大桌子阻隔與參與者的互動,以及事後看照片發現自己當天穿的衣服太花俏,會讓參與者分散注意力等等。
除了內容外,場域和情境的設定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特別喜歡李老師談論設計師的角色:「不要被設計師的職稱類型框住了,你就是『設計師』。」我們可以如何design for solution & design for condition,成為一個culture shaper。真實感受到李老師好像整個人充滿動能,設計就是他的生活。
Kevin老師分享5%多年來的發展,還有最近一次「溫柔的力量」設計行動的影響力,有些案例在過去數個月中聽過Kevin談過多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體悟和收獲,其實在老師身上我學到的是有什麼Crazy的idea,都會想要把手弄髒先嘗試看看,很多時候都只是因為一個點子聽起來很exciting,然後盡力去做就真的生出來了。
創新需要在對的時間點納入對的人一起co-seeing、co-learning,才有機會做到後續的co-creating,而創新最大的障礙是資訊不對等,最近在服務前線的經驗是資訊不對等光在service delivery就已經是很大的障礙了,若提高到組織層級,現在還無法想像那樣的障礙規模。
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召集人林亞玫女士,雖然不是設計背景出身,但她就是一個超人媽媽,站在問題解決者的角色,為孩子們爭取更好的遊戲場域。台灣公園遊戲場有很多荒謬和華而不實的設施,一群媽媽們抱著孩子透過不斷地和政府發聲、抗爭,只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空間。過程中有很多的憤怒,但為了目的特工盟用了更幽默委婉的方式和大眾溝通。
其實讓我最感動和羨慕的是,「孩子也可以發聲」,林亞玫女士很認真的向孩子請教、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並且讓孩子勇敢向大人表態。很多時候孩子的聲音是被忽略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大人決定好就好,因為大人為孩子好,乖乖去做不要想太多。大概也是因為這樣,台灣出現很多莫名其妙好像被決定好就好的事情,這些東西就一再地被複製貼上。
這個案例讓我想起去年Kevin在課堂上的分享,設計師手塚貴晴如何打造屬於小朋友的遊樂園,根據小朋友的遊戲方式、心理、身形來規劃,看一看就想到,這好像《搶救旭山動物園Penguins in the sky》為動物本能、生活型態而設計的空間,才能生活得更好。
大誌總編輯李取中分享為什麼經營大誌和The affairs紙媒,其實在The Affairs出刊時我非常驚豔,因為真的找不到一份能跟隨自己年紀成長而成長的報紙,我已經斷糧將近十年,能聽李取中娓娓道來,如何在數位媒體充斥的年代,反其道而行。他也很有意思地重新定義賈伯斯說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保持飢渴、保持未知」。
其實我對The Affairs的商業模式有一點點疑問,若早在群眾募資時期就已經將大部分願意購買大誌的讀者吸引來購買時,街頭販買者能很好地銷售出The Affairs嗎?
最後一場是紅豆主席討論新型態互動設計的思維與挑戰,科技豐富了使用體驗,走向更包容及多元的設計。主席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早餐店例子來討論脈絡,當科技介入場域,我們用手機訂早餐為什麼卻不叫外送?會不會是因為每天早上早餐店阿姨充滿人情味的問候?未來設計時該如何考量到場域脈絡,那身為設計師的角色與責任是「替人們選擇及設計適合的服務和產品」,鼓勵大家接受挑戰、動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