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栗栗皆辛苦
MIX 2018 創新設計年會,是由悠識主要發起,剛進入第六屆的活動。我很高興我今年有參加,因為收穫很多元。活動並沒有死守在典型的 UX/UI 討論,還加入了其他工業設計、心理學、媒體業、AI 等多種領域的探討,每個領域也不是只有水上漂的輕輕划過,都有蠻縱深的切入,有些講者更解答了我卡了兩三年的心中問題。
MIX 2018 有專門的文字紀錄者,會在 VIDE 近期陸續刊登。我這邊就摘要幾句我很有感觸的內容。
#1 | Louis Rosenfeld /Rosenfeld Media 創辦人 資訊架構學作者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s always there.
這句的範例是西洋棋,從最早的實體西洋棋、後來可以 email 來往的紙上西洋棋、App 上的西洋棋、Coding 裡面的西洋棋。這些都是西洋棋。體現出的視覺結果不同,但支撐的資訊架構一直都在那裡。
What kind of metadata will powerful the linkage of different things.
聽到這句之前,我還停留在如何賦予事物有意義的 metadata,但我忽略了 powerful the linkage 這件事,所以這句話對我來說很有意思。
IA is a lens of culture.
這句光看就很有份量。大家自行體悟。
Measuring the world we know. Exploring the world we don’t know.
#2 | 林慶達 / LINE 台灣服務企劃團隊負責人 / 跨國服務的設計思維
最重要的,是注意合理性。
Team 之間的跨國溝通,要用各種工具來消除不同文化間的認知差距。
Market,不同市場的商品要有不同的長相。同樣的大方向、資訊架構與使用流程,但用不同的 content priority 來符合不同文化/國家市場的需求。(像是某些地區很重視各種星象算命,那這個資訊就要放很前面)
#3 | 蔡宗勳 / 優照護 副總經理
服務品質好不好,在於服務前的認知有無一致。
#4 | 葉權鋒 / Gogoro視覺設計總監
換電站不是越密越好,是精準才好。
Brand Pillars 形塑 Brand Experiences。
Attract,如何在半秒內可以知道那是一台 Gogoro?
Engage,提供個性化的機車前罩,創造認識 Gogoro 的視覺、互動場域
Connect,Alive information for users. 讓資訊即時的呈現在使用者面前。
#5 | 吳卓浩 / 創新工場 AI 工程院 VP
這場很棒,真的是有很多乾貨的感受。
「識別」之後是「理解」,「不理解」的話,AI 等於零。
另外,吳先生還提到目前的 AI learning process 仍是黑箱系統,人類並無法知道系統是怎麼學習的。當初設計 AI 的工程師們正在反思這件事,甚至考慮是不是要重新打造學習系統。
AI 還沒有「聯想」的能力。
AI 目前只對應到商業版圖中的一小塊,甚至不是真正的 pain points.
學習用 AI 的思考方式來思考
一切都要從「商業」開始。(因為是全新時代的巨變)
#6 | 陳宜秀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副教授 / 從人機互動到人智互動
這場我最喜歡,醍醐灌頂,是全新的聆聽感受。喜歡到我想衝去政大上課。
產品就是:「功能」是什麼?跟「如何使用」這個功能?
這句話說得很好,很多時候設計師或工程師都還抱持著 spec 定好就好了的感覺,怎麼教學或輔助使用者都被放到最後,其實,這樣的產品就是跛了腳,體驗不全。
Knowledge of word (語義學) → Knowledge of world (語用學)
(AI 應該是) 共生協作的智慧體,運用智慧能力減少人類的 mental loading。
信任不是來自於「互動」,信任是發生在互動之前的東西。
這場字字箴言,全新的反思,我相信會有更細的讀書心得出現。
我忙著拍照,反而沒寫幾個字。
#7 | Panel Discussion
AI 的技術發展要對應到相對等的 TA’s technical background.
目前 AI 的技術還多有限制,那你非得要設計給一般人嗎?讓一般人覺得 AI 怎麼這麼難用嗎?還是其實有一群人的科技認知會覺得現在的 AI 已經很好用了?
工具/技術有限制的時候,設計就是負責把它越簡單越好。
#8 | 李盛弘 / 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副教授 / 上海圖書館再造
跌倒,是個往前的過程。
這句話,很有意象。你雖然跌倒了,但終究是往前了。
以人為本的設計。Human Design。
以仁為本的設計。Humanity Design。差別在於,你在不在乎?關不關心?
初心留著,讓影響最大化,永續化。
Be a culture shaper.
#9 | 林亞玫 /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召集人 / 公園翻轉
觀察、同理、轉譯、實踐
當孩子相信你,他就會把想像的世界「做」給你看
培訓設計師同理心>>打造「孩子王」行動 (要先把設計師變成孩子王,才會知道孩子想要怎麼玩)
非常非常佩服這位林小姐,講話鏗鏘有力,句句到心。她做的社會行動非常大愛,我很感謝她注意到我們失去的公園,失去的玩樂。幫未來的孩子找回開心的每一天。
#10 | 李取中 / The Affairs 週刊編集 總編輯
週刊編集是我目前最喜愛的報紙,我也是嘖嘖上集資的其中一位用戶。能認識週刊編集是因為之前上 Jerry 鄭陸霖老師的社會學課,老師提及有在裡面撰寫專欄,一讀驚為天人。就買了第一份週刊。內容非常豐富,不是多而已,是裡面蘊藏的知識能量很廣且深。寫過東西的人都知道,要寫出一點點好資訊,背後都是幾百份的資料庫建構起來的,能打造出這樣的一份報紙,背後是多少腦袋精華!
多留一些時間「體驗」。
李老師說的內容也是很豐富,豐富到我來不及手寫,拍照比較快。他對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的解釋很直白,但卻是至今我最認同的。保持飢餓,真實的飢餓,你的感受會被放大,就像登頂後的第一口可樂可能帶來無限的喜悅。保持愚昧,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定義」、太多的「Label」,你看著一朵花,你用「哦!那是玫瑰!」來了解這個物體,你以為你真的了解了。但玫瑰這個詞的背後是什麼?你真的用自己的身體腦袋哪個部分來感受這個物體了?所以,多留一些時間去好好「體驗」。
p.s. 講者提到有些人翻譯後句成虛懷若愚,你想想 Steve Jobs,你覺得他會真的用這幾個字來表達嗎?我個人覺得是很到位的見解,哈。
還有很多很棒的好內容,是無法單靠我這種懶人摘要法來表達的。未來幾天應該會有更多篇精彩的文章。
明年 2019 的 MIX 年會,我已經開始期待了。